新葡萄8883官网最新版游戏成立于2012年,设有汽车运用工程系、车辆工程系、交通运输系、中心实验室。学院拥有“交通运输”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,硕士研究生199余名,本科生1366人。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,专任教师55人,教授9人,副教授13人,高级实验师3人;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人,硕士生导师33人。专任教师中有“双师型”教师41人,其中,德国手工业协会汽车维修大师、技师11人,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汽车维修高级技师14人。聘请20余名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及企业院所工程师为学院兼职教授。
学院有江苏省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”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、江苏省“六大人才高峰”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对象4人、江苏高校“青蓝工程”培养对象7人,江苏省“双创博士”2人。“新能源汽车控制与运用工程教学团队”入选江苏高校“青蓝工程”优秀教学团队,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研室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。
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,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。近年来教师参与各类教改项目、发表教学论文、出版教材的人次覆盖比例为86.61%。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2项、中央军委装备预研项目1项、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 15项、重大横向项目 55项,科研到账经费累计达6500余万元。发表高水平论文130余篇。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2 项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 1 项、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4 项、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3项、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1项。授权发明专利 180件,转化 35 项,完成科技成果鉴定 2 项。
学院现开设汽车服务工程、车辆工程、交通运输、智能车辆工程4个本科专业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、江苏省品牌专业(A类)、江苏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、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,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;车辆工程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、江苏省机械动力类卓越工程师专业,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。
学院始终坚持“产教融合、协同育人”的培养模式,面向交通强国战略,聚焦新能源(智能网联)汽车产业集群,在智能交通系统控制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控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,建有江苏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、智能网联/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江苏省高校重点(建设)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5个。学院设有车辆工程系、汽车运用工程系、交通运输系和中心实验室等。学院建有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、江苏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、江苏省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、中德诺浩汽车实训基地等多个省部级教育教学与创新实践平台。学院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、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、江苏省产教融合一流本科课程1门、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4门、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7部、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。学院先后与北汽重卡、常州易控、中汽研(常州)等20余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实践基地。
学院共有4个党支部、87名党员。2个党支部被评为“校优质党支部”,1个党支部获得“校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称号,1个支部荣获“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”,1个支部入选常州市党员教育“3211工程”。近年来,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6项;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79项,在“挑战杯”竞赛中荣获江苏省二等奖4项。
全院师生大力弘扬和践行“惟实励新 追求卓越”的办学精神,始终恪守“师生为中心、学院办大学”的发展理念,凝心聚力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、科学研究质效、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,彰显特色,服务社会,积极融入区域汽车产业与交通产业建设,为地方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。(数据截止到2025年9月)